2021-10-26 15:11
来源:本站
同志们:
这次省慈善协会在榆林召开慈善幸福家园观摩交流会,是一次现场观摩,也是一次经验交流,同时也是践行慈善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探索。
幸福家园项目是一个新的高层次的项目,和我们过去做的很多项目比较起来有许多显著的特点:第一,把单项的慈善项目发展成为综合性的项目;第二,把我们过去做的单纯物质援助项目和精神援助项目发展成精神援助和物质援助相结合的项目;第三,把过去我们慈善协会自己做、自己管理的项目,发展成扎根社区,由社区来管理的一种新型项目。所以慈善幸福家园项目是一次践行慈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探索。这个项目才开始落地,有了很好的基础和初步的规范,但是作为探索,我觉得还要继续探索,使它更加成熟,更加完善。
昨天我参加了半天的现场观摩,也提出了一些初步意见。我觉得幸福家园这个项目今后在探索上有几个问题要深化认识和进一步规范,我对这个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就是昨天看了之后的一些感想。
我想说的第一点,幸福家园的核心是幸福。幸福家园办得好坏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幸福。什么叫幸福,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认为幸福就是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满意程度越高就越幸福。那么慈善幸福家园的这个“幸福”,我认为做得不错,但是不平衡。这个不平衡主要的表现是:物质幸福做得不错,精神幸福是一个短板。每个人生活当中都在追求幸福,这个幸福我看主要是两方面:一个物质的满足,一个精神追求的满足。现在我们的物质方面的满足是不缺的,精神方面的满足还不够。昨天参观的过程中,我也感觉到这一点。人吃饱穿暖、健康医疗保障等衣食住行,这些基本上都可以说得到了满足,现在在精神追求上,要进一步得到满足。我觉得幸福家园要在这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精神追求是很广泛、多方面的,比如阅读、写字、画画、健身、下棋、打牌、观光旅游、照相摄影等等。当然,我们的幸福家园也不说样样都满足,但是对广大群众最主要的精神需求方面应该具体化,应该给予满足。
第二点,幸福家园不能光满足老年人的幸福,应该满足全体村民的幸福。我们昨天看到老年人方面做得很不错,吃、穿、住、娱乐。我想一个幸福院,就这么二、三十个老人,当然老年人是我们慈善工作的主要对象,也应该是首先满足的,但是幸福家园不是养老院,不能只局限于老年人的满足,应该是全体村民幸福的满足。所以如何满足年轻人,满足妇女,满足儿童,满足村民方面的幸福需求,我们还要进一步探索。
第三点是治理,这是一个新名词,也是一个新任务。我原来觉得慈善协会就是一个社会组织,社会治理是政府的责任,现在中央赋予社会组织新的任务就是参与社会治理,所以我们的幸福家园在参与社会治理上要好好做实事。现在这“五个一”当中有一个叫乡规民约,这个乡规民约是参与社会治理最重要、最有效的形式,但是昨天看到各村的乡规民约中,社会治理主要写的是核心价值观里的几句话,太抽象。我觉得通过乡规民约,应该具体化。比如说第一,移风易俗,成立红白喜事小组,规范红白喜事操办的规矩,杜绝封建迷信、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第二,比方说评选五好家庭,五好媳妇等,每年评选一次,这就很具体化了,这就是真正社会治理很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按照这个思路,在参与社会治理特别是乡规民约上做一些实事,不要说一些抽象的话。我昨天也看到每一个幸福家园都有乡规民约,但是上面的话,都是一些价值观的话,比较抽象。乡村是最基层,直接和群众打交道,所以乡规民约的内容应该很实在,很具体,可操作。
第四点,幸福家园能不能办好,关键是有没有钱,没钱什么事都办不成。现在我们幸福家园的筹款大概有四种方式,第一是爱心企业捐款,第二是乡村自筹,第三是政府补贴,第四是网上募集。这四种形式都有效,但是这四种形式不能说都普遍。爱心企业捐款有些地方像榆林,很有钱,有的地方甚至可以捐几千万,捐一个亿,但是像陕南有些贫穷的地方,就没有这个条件,所以这四种形式都有效,都应该有条件充分利用。但是我想强调一点,就是网上众筹,在这四种形式中,我觉得这是最有效的,最经常的。前进同志最近几次跟我讲网上筹款,这一点咱们陕西还是走在前面,名列前茅的,而且网上筹款充分说明了慈善由小众向大众的转变。近年我们网上筹款有414万人给陕西捐款,这不是一个大众行为吗?哪怕捐一块钱,捐十块钱,他首先有了慈善意识,履行了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是一种高尚的精神需求,所以我说这几种筹款形式都有效。但是我想建议大家把网上筹款作为支持幸福家园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这个关键是要包装好项目,包装好项目交给县上、市上、省上,发出去以后,谁的项目筹的款就交给谁。幸福家园项目,我昨天看了以后觉得确实很好,这是我们的一个新的突破,甚至是一个新的高点,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最近,中央明确提出要推进第三次分配,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事业,调整财富分配格局,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应该是新阶段提出的新任务,简单地说,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中我们国家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实际上就是发展经济,第二个阶段是扶贫攻坚,现在进入一个新阶段,国家提出来要共同富裕。十一届三中全会针对当时文化革命造成的破坏,经济发展落后,中国人民贫穷,三中全会恰当的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定,全党全国聚精会神发展经济,邓小平同志讲,发展才是硬道理。好多社会问题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解决,所以从那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这40年结果是什么?1978年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495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只有1.74,名列第11位。到2020年,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由1495亿发展到158000亿美元,全球的比重提高到17.42,名列第二位。美国现在是20.93亿美元,用不了多少年,我们就要超过它,这现在已经成了世界的共识,所以经济发展还要继续聚精会神地做下去。但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党提出来要解决贫困问题,这个就是扶贫攻坚的阶段。经过八年的奋斗,派出了18万人的第一书记,派出了56万人的储备干部,投入了1.6万亿的资金,八年的扶贫攻坚,把将近1亿人的绝对贫困解决了,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这个时期中国实现的脱贫人数占到全球同期二百多个国家脱贫人数的70% ,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在完成这个任务之后,中央又提出了要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我认为共同富裕现在算是一个新的阶段。共同富裕不是一拉平的富裕,更不是杀富济贫的富裕。富裕是相对的,按照通俗的说法没有穷人,这就是共同富裕。我认为现在提出的共同富裕实际上是三种力量合起来实现的:第一是国家的力量。国家帮助后富地区的人民,采取措施帮助他们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来实现共同富裕。第二是后富地区和后富地区的人民自己的努力。第三是社会帮助。现在讲的第三次分配就是动员社会力量来帮助。
说到第三次分配,我就多讲几句。国家财产的分配是分三次进行的。第一次是市场分配,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能为市场、为全国人民提供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就可以从市场产生的利润分配到财富。这种分配是公平竞争,谁做出了贡献,市场就分配给他财富,这个财富完全归个人所有,由个人支配,受国家保护。现在咱们国家出现的富翁,就是由第一次分配分配到的财富。第二次分配是国家分配,国家对社会、企业、单位、个人依法支配。这第二次分配应该是法制性的、强制性的。办企业要交税,如果偷税漏税,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国家第二次分配,主要是税收的收入来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投入各种公共设施的建设,为社会,为人民服务,所以第二次分配是国家分配。第三次分配叫社会分配,社会分配主要是通过介绍弱势群体或者后富群体的困难,使先富起来的人自觉自愿的拿出一部分财产救助、支援弱势群体或后富群体。这个原则是自愿的,不能强制,所以中央提出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这个话写进了中央文件,正式赋予了慈善组织新任务,慈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所以慈善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有新举措,要做出新贡献。咱们慈善系统的同仁要充分认识、理解这个事情,这是领受了新任务,进入了新阶段,所以我们要有新举措,要做出新贡献,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新任务。如何完成呢?需要大家好好探索。
我认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完成新的任务,第一还是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就像这次做慈善幸福家园项目,虽然是试点,我们一下子做了1900多将近2000个,规模之大是从来没有的。前进同志讲话中也讲到了,创新是一切工作的动力,所以要完成新阶段的新任务第一个就是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要守旧,不要固步自封,不要在现有成绩上沾沾自喜。我常讲,跨过一个新阶段,建立一个新起点,再创一个新佳绩。
第二,要实现大联合。慈善工作最重要的是不要关门,不要单打独斗。最近几年,特别是前进同志主持工作之后,加强和各方面的联系。和各部门联合,和社会各种组织联合,和基层社区联合,和一切能够联合的力量联合,联合就可以办大事,联合就有大力量。
第三,要强化三支队伍,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组织保证。第一是爱心人士队伍,慈善要从小众向大众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都来参加,只有大家都来参加,突破小圈子,突破塔顶走向大众,才能使慈善工作群众化、经常化、制度化。第二是志愿者队伍,志愿者我们现在有几十万人,但是和先进省比起来我们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志愿者队伍还是要发展。志愿服务应该渗透到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志愿服务也要规范化、制度化 、经常化,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第三是慈善工作者队伍,刚才前进同志也讲到这些。我们要提高工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的有效性,而且这个队伍要逐步向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转变。我认为做到这三点,慈善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有了保证。